体育热点

  • Home
  • “95后”博士生导师出战浙BA,拎2个包上场,随时“切换角色”

“95后”博士生导师出战浙BA,拎2个包上场,随时“切换角色”

7月17日晚,“浙BA”杭州赛区(东部赛区)预选赛,西湖区对阵上城区。两队是该赛区前两名的有力争夺者,因此比赛一开始就剑拔弩张。

芒果体育官网

在焦灼的战局中,身披10号战袍的西湖队球员吴亦全犹如一把出鞘的利剑,靠闪电般的快攻频频撕裂对手防线。整场比赛,他为西湖队拿下22分,虽然未能取得最后的胜利,但他对西湖队小组出线仍抱很大希望:“大家靠着一口气,不断缩小比分,周末那两场我们一定拼下来。”

吴亦全(10号)

7月13日小组赛刚结束,吴亦全直奔余杭,代表所在的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参加2025年全球RWA&AGI(数实融合)生态峰会。当晚他在朋友圈记录下充实的一天:先代表西湖区出战了“浙BA”,又代表研究院参加了论坛,晚上代表自己加个班吧。

在学术和球场来回切换,已经成为吴亦全的常态。这位身高1.85米,有颜值有实力的“95后”,不仅是西湖队主力得分后卫,还是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。“有颜值、有态度、更有实力!” 队友们这样评价这位在学术与篮球两个赛场都游刃有余的“跨界球星”。

跨界的背后,是吴亦全多年养成的习惯和对篮球的热爱。“要卡准时间点,最大化利用每一分钟。”当天,吴亦全拎着两个包,一个装的是参赛的球衣、球鞋,另一个备着正装,确保能随时切换角色。作为研究者,他的日程总是排得很满,忙到深夜是家常便饭,报名参加“浙BA”,最大的挑战就是统筹好时间。

吴亦全(10号)

这位学霸还找到了篮球与科研的共通之处:两者都需要毅力和效率,都讲求团队合作。但篮球带来的即时满足感,恰好弥补了科研项目反馈周期长的特点。闲暇时,他喜欢独自练球,享受投篮命中的成就感,这是最好的身心调剂。

吴亦全说自己平时除了工作之外,都在打篮球。“从学生时代开始,特别是在读大学的时候,就一直在参加篮球的训练。”从本科一路到博士,吴亦全已经练就了在学业和篮球之间平衡的本事,大三课业最紧张时,他坚持每天挤出半小时投篮保持手感。外出比赛时总会带上电脑,见缝插针完成学习任务。

在校期间,吴亦全曾担任普通生男子篮球队队长,带领球队5次拿下浙江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冠军,个人3次入选全省最佳阵容。

“胜负固然重要,但对我们来说,篮球更像是一个伙伴、一种力量和生活的一部分。”吴亦全说,在篮球世界里,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,体验最纯粹的快乐。现在,吴亦全最喜欢改造后的黄龙篮球馆,“巨型斗屏提升氛围,地板弹性足、灯光不晃眼,打起球来是一种享受。”如果西湖队能够晋级第二阶段,他们还希望去更多更好的场馆打球,以球会友。

【来源:体坛报】
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jpbl@jp.jiupainews.com

“95后”博士生导师出战浙BA,拎2个包上场,随时“切换角色”

发表评论